查看: 20515|回复: 68

国庆鳌太穿越---(装备清单及经验总结在一楼,更新完毕))

  [复制链接]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1

主题

3

帖子

27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27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0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   去过的,想去的,进来留个脚印。。。
     

穿越路线:
       塘口---2800药农窝棚---盆景园---导航架---药王庙---乔麦梁---飞机梁---金字塔---太白梁---雷公庙---大爷海---拔仙台---大文公---小文公---上板寺---汤峪

182307brt2fb5qfqfbbzto.jpg

总结:
一、装备清单
      衣:普通冲锋衣(带抓绒衣),户外夹克,快干裤1,棉短衫1,棉秋裤1,化纤保暖内衣1套,短裤3,厚登山袜3,普通1,牙膏,牙刷, 方巾
      食:红牛3罐,营养快线1,脉动1,农夫山泉1,雀巢全脂奶粉350克,食用油约300克,豆辨酱约150克,盐约75克,面条1.25KG,方便面3包,油炸花生米约500克,士力架(小块)2X5,巧克力3块,鲜鸡蛋6个,面包6个,葡萄干约350克X2袋,开心果约100克X2袋
      住:炉头,套锅,防风板,打火机,火柴,高山气罐1个(黄色大罐,一个顶俩)
      行:70L背包,普通棉睡袋,充气垫,地垫,单人帐,登山杖2支,头灯2(大小各1),登山鞋(中帮),运动网鞋(很轻),护膝,雪套,手套,帽子,墨镜,瑞士军dao,纸巾8,湿巾一包,塑料水壶750L,腰包
     药:地塞米松1小瓶,仁和可立克半盒,阿莫西林0.25一盒,红景天胶囊,胃药一盒。

二、使用感想
     衣:1、冲锋衣,我的一套才三百多,当然是一下雨就湿透了。至少得带一件换着穿的外套,天气睛好时穿冲锋衣会很闷热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2、我只穿了一条快干裤,虽然不防水,但干起来很迅速,感觉也不错。为节约背负,无论快干裤还是冲锋裤,一条够了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3、白天千万不要穿全棉的内上衣,一走路就会湿透,而且是贴在身上湿,很难受,也更容易着凉。可以带上一件棉质内衣晚上钻在睡袋里睡觉会很舒服。个人觉得睡觉时穿专用的贴身上衣,会睡得更舒适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4、如果你的睡袋和我的一样不是很暖和,睡觉时要穿一双干净的厚登山袜,否则很冷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5、鞋子肯定要中帮或者高帮的专业登山鞋,这点开不得玩笑,因为鳌太有许多石海要翻,石海上是没有路的。另外,备用一双轻质的营地鞋,登山鞋湿后,到营地可以换上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6、这次最大的失误就是内衣带少了。棉质内衣湿了很难干,而七八的时间,总穿一件内上衣是很难受的,再说湿了也没得换。所以,速干排汗保暖内衣,至少得2套,上衣最好是三件,裤子可以两件。这点尤其重要!
             7、帽子是必须要的,紫外线太厉害,能挡一点是一点。

     食: 1、红牛,这个用了都说好的东西,能背就背几罐上去吧。可以把几罐倒进塑料瓶里,即省重量又环保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2、永远让你的背包里留有500ML-1L的紧急备用水,以防无水扎营之需。用完的空饮料瓶子,不要扔光了,留一到两个,有的营地是无水的,到时可以提前装水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3、士力架,还是不要带了,我带了10个,一个都没吃。别说吃了,闻着都想吐。这可能是由于人在山上饮食不平衡,导致身体所需营养失衡,从而反感某些甜食。(其它贴子也提到不想吃士力架)
             4、尽量多带蔬菜,在山上最受欢迎的就是蔬菜,我们带了一颗白菜,两个小南瓜,真是像宝一样,美味极了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5、水果,肯定是好吃了,就是背不动。有能力的话,背点苹果上山,哪怕头一两天吃也好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6、牛肉,这是非常好的主食,放在火锅底料里,别提有多香了。如果走鳌太,可以每人带500克以上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7、葡萄干,一般人都不会反感,很好吃,又可以补充营养。开心果,板粟等这种硬壳果实都是很受欢迎的。记得领队在飞机梁给我吃板粟当路餐,真是没齿难忘。板粟当路餐,方便实用又美味。它就是淀粉,一般不会反感的。就是有点重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8、火锅底料,带上一两包煮点牛肉加点蔬菜(脱水的也行),味道不用说了,开胃,又调节身体平衡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9、鲜鸡蛋也很不错,建议带几个。在山上可是高档食品。

      住:1、防风板,一支队伍至少带两块。这次我们六个人上山,也没有开过会,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带了防风板。天天都要用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2、打火机多带两个,以防打不着。防水火柴带一盒。别小看这小东西,也不重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3、蜡烛,最好是气体喷枪,生火用。这次我们只带了蜡烛,结果第一天就下了一整天雨,到营地后用湿的树枝费了老大的劲也生不起来火,冻得直发抖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4、气罐,走鳌太十分顺利的话也要六天,至少得备八天的火食。中午做饭的话,至少每人三到四小罐或者两大罐,中午不做饭的话,至少二到三小罐。这还是人多一起用可以省一点,一个走鳌太的话,至少得再加50%。如果带的不够,也不用太着急,路上留心一点,也可以捡得到气罐。

      行:1、睡袋:有条件,当然是带羽绒睡袋,-5或者-10都可以。本次国庆上去,遇到大雪,夜里很冷,肯定零下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2、登山杖:我特意多买了一支,结果全程走下来另一支都没用。如果你不已经习惯于使双仗,一支就够。向导都是不带杖的。很多时候,翻石海时,我更愿意用手作辅助或者空出一只手用紧急备用,更有安全感。千万不能全信你的登山杖,在任何时候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3、手套:这个是必须的。不仅是防寒,更是防晒。我在金字塔垭口吃路餐时,脱下手套不到4分钟,双手背即被晒得通红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4、防晒霜:嫌麻烦又自以为是爷们,所以就没带,也让我领教了高原紫外线的厉害,回来脸上脱厚厚的一层皮。
             5、太阳镜,最好是真正防紫外线的。必须要带,如遇大雪过后天晴,很用得着,眼睛受不了。这次我就用上了。天晴时也可以挡紫外线用。咱黑点没事,别把眼睛晒伤了。
            6、雪套。这次基本没用上。大雪时我们休整了一天,后来雪化了很多,用不着。鳌太也没有沼泽地需要用。

三、其它小结:

       鳌太因为是无人区,特别是无向导穿越,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。想去的朋友,要准备充分。这次我就准备的不充分。
       1、在网上跟的贴子,只和领队通过一次确认站坑的电话,没有行前会,甚至连几个人我都是在宝鸡火车站接到他们才知道。之  前已经知道了不请向导,他们打算用等高线地图和指北针来穿越鳌太,幸好我还有个手机GPS。事后证明,等高线地图和指北针意义都不大,如果无向导穿越,GPS是必须的。而和领队一直来的,自称对鳌太有过深入细致研究的,我们队伍除支领队外的另一位主要领导人,第一天在药农窝棚扎营后,就一直喊着并准备要下撤了,走不动了。这里没有贬人的意思,而是提醒还没有走过鳌太的朋友们,参加队伍时,相互之间了解要尽可能多一点。并且,既然大家是AA结伴,自己必须要做好准备,不能有太强的依赖思想,更不能在某些方面完全依赖别人,而自己一无所知。这是十分危险的。
       2、 队员之间之前没有一点联系和感情上的交流,沟通,虽然大部分人和大部分时候大家是融洽和开心的,但也不排除有个别人和少数时候不和谐,不愉快。大家太不了解,又是来自各个省,队伍的整体感不强。
       3、 队员之间的差距太大,在此也没有任何贬人的意思。对线路的难度,强度认识不深。鳌太跟太白不是一个级别的,更不能国为走过武功山,就直接想去走鳌太(可能成功,但加大了风险)。虽然我本人也是没有走过太白,直接上的鳌太,但至少我上过高原,有过严重高反的痛苦经历。而我其他的队友,除了领队有一点高原经验,其他都没有高原经历。对高反表现出无知者无谓的态度,令人担心。3400米,如果是轻装,也许可以很随便。但是重装,在无人区,又没有向导,一旦出现严重高反,就很麻烦了。体力的不足,可以用意志来弥补;但是高反,与意志是否坚强无关。
        4、每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同,直接导致了在面临困难甚至危险时,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勇气以及愿意承担的风险不同。如果不是为了挑战自身的极限,而是带有休闲的想法,还是不要直接上鳌太的好。不要因为起个大雾,刮个大风,就觉得困难重重。一个鳌太走下来,没有遇到大雾大风,那才是不正常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0

主题

8

帖子

44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44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0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10月1日晚,我们一行六人抵达太白县城。
10月2日上午9:30,我们到达塘口村进山口。听送我们来的司机师傅说,早上在我们前面,有一支二十多人队伍刚刚进山,他们有向导。正好我们没有请向导,于是踏着他们的足迹一路逆溪而上,一路上也见到了攻略中的红布条。此时下着小雨,雾也比较大,在山里能见度不足百米。
两次小小的迷路后,下午三点多,我们终于上到山脊。山脊上的路径十分明显,堪称“国道”。

   1531113snrtqi7idrembbp.jpg


  上到山脊后,一路往上走,下午五点左右,我们来到了2800药农窝棚营地。下了一天的小雨,全身湿透,冷得直哆嗦。赶紧搭帐逢换衣服。
1531165c31k1803iziq0k0.jpg


营地随拍

药农窝棚营地条件较好,平整且有流水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0

主题

4

帖子

26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26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0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没人回复,自己先顶。
我带的不是单反,所以照片质量很一般。不过后面几天的景色确实不错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0

主题

2

帖子

22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22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1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10月3日早上,睡到自然醒。拔营时已将近10点。
继续向前,走了大约不到一个小时,来到2900营地。估计昨天那支二十几个人的队伍,就是在这里扎营的吧。
再往上走,地上开始出现一点点的雪,大家纷纷拍照,生怕雪没了。
越往上走,地上的雪越来越多,后来不到盆景园,干脆飘起了雪。
153121t0ddf44f49gq2ta1.jpg
153128dvp2ya1apazn1nyr.jpg
15313782xavwqffa7zbja2.jpg
在2900附近拍的秋色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0

主题

6

帖子

36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36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1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为了适应海拔,我们行进速度偏慢。以至于到下午四点左右,我们抵达导航架下第一片石海
153153hxyypxd27o54oy05.jpg
初遇石海

翻过这片石海,就上了鳌山顶平台。
153156wuccyh4dppxe1puv.jpg
导航架在我们的右手边,不过由于天色已晚,我们都急于找营地,谁也无心过去拍照。
其实正确的方向应该是,上到这个平台(鳌山顶)后,往左手方向,也即往东走,不要下去。
可是我们错误的没有往左,而是一直往前,并且下到对面的垭口。此时地上仍然可见指引方向的石头,甚至下到垭口后有的石头上还标有红色的箭头。其实这些箭头是指着下撤23KM的。

天色越来越暗,我们选择了就在鳌山顶南侧的垭口上扎营。扎营时雪已经越下越大。
15315988776vfzygz5vk76.jpg
一夜暴雪,早上起来,地上的雪深已超过10公分。天气十分恶劣,能见度不足二十米。无法辨别方向,我们被困在了这个垭口上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15

组织活动:0

1

主题

9

帖子

62

积分

新驴

Rank: 2

积分
62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1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顶起 伙计继续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1

主题

5

帖子

33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33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1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领队决定,10月4日就地休整一天,等待天气好转。
这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!10月4日休整时,到中午时分,天气已惭惭好转,能见度也开始增加。
153205f051v9h6h6jzh4yf.jpg
中午过后,我到垭口上方去找路,发现山坡上有很好的水源(流水)。上到鳌山平台,我看到了人!当时很激动,因为我还在迷路,而且不知道接下来的天气会怎样。赶紧上去招呼,一聊才知道是小孙道长(向导)带的一支队伍。
153208zpkao9iimiiy14cy.jpg
在他们后面还有另外一支队伍,大约五六个人。经过孙道长指引,我们才知道接下来的正确方向。
1540547cf33qmkk3kshk09.jpg

到下午四点多时,天气已经基本转晴,我们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到乔麦梁、飞机梁,甚至能看到金字塔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1

主题

7

帖子

37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37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1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斯小林 的帖子

原来是前辈来了,我是寻着你的足迹走的。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参加活动:0

组织活动:0

0

主题

6

帖子

36

积分

婴儿驴

Rank: 1

积分
36
发表于 2014-3-11 21:21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玉树临风瘦 的帖子

你好啊,兄弟!
这次也很幸运的遇到了旗明,并跟着他走了好长一段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溪山行户外论坛--户外旅行信息网

Processed in 0.207198 second(s), 55 queries.

站点统计| 举报| Archiver| 手机版| 小黑屋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8 溪山行.

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

浙ICP备14002456号-1

杭州溪山行户外运动策划有限公司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